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人工智能(AI)正以破竹之势改变各行各业,尤其是在电子产品领域。中国作为全球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正积极推动AI技术的应用及创新,特别是在智能穿戴设备、深度学习和人机交互等领域。新技术的创新应用提升了用户生活品质,重塑了行业结构与商业模式,使中国电子产品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
AI赋能中国电子产业消费市场、工商业市场创新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Gen AI)问世,中国加大电子产业研发投入,消费市场、工商业市场的产品技术能力均得到了飞速提升。中国公司在算法优化、芯片设计及传感器技术创新方面有卓越的表现,推出的高性能AI芯片和MEMS传感器(即微型电子机械系统传感器,是将传感器和微机电系统集成在一起,利用微纳技术实现微型化的装置),为智能穿戴设备和智能家居提供了强大的计算能力和高精度支持。中国作为全球关键的智能穿戴设备消费市场之一,搭载AI的智能耳机和智能手表等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此外,AI还推进了医疗健康、教育娱乐和金融服务等行业电子产品服务创新应用:AI辅助诊断系统提升医疗领域疾病识别的准确性,智能辅导机器人提供个性化学习方案,金融科技公司则利用AI优化风险评估体系和配套的服务体系。

AI 驱动中国电子市场的全面转型
近几年,消费者对智能化产品需求激增,通过AI简化繁琐生活已成为显著消费趋势。根据艾瑞咨询数据,2023年中国智能音箱出货量突破8000万台,预计2025年将超过1亿台;同年,中国智能手表的出货量数据则达到约1.2亿块,同比增长15%。
AI技术在消费电子领域的应用只是冰山一角,中国政府高度重视AI技术的发展,相继推出一系列战略规划和政策措施,涵盖医疗、教育、通信、物联网等多领域。《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开放协同的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体系,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养专业人才,并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聚焦医疗行业,根据《2024中国AI医疗产业研究报告》,2023年中国AI辅助诊断市场规模达5.71亿元,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25%的复合年增长率。教育娱乐行业也在AI的崛起下经历了转型,根据中国市场研究集团(CMR)的数据,2023年中国智能辅导机器人市场为150亿元人民币,预计2028年增至300亿元人民币。实现电子市场的转型,同样得益于中国通信领域基础设施的不断提升,为其提供支撑力量。根据商务部数据,截至2024年底,中国已建成超过414.1万个5G基站,覆盖全国所有地级市城区和97%以上的县城城区。与之并行的是,高速稳定的通信环境为AI应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在物联网(loT)、车联网(基于车辆位置、速度和路线等信息构建的交互式无线网络,通过车内网、车际网和车载移动互联网实现车与车、车与路、车与行人及互联网之间的无线通信和信息交换)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政府的支持与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为AI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创造了有利条件,进一步激发了市场潜力,共同推动了AI电子产品市场的高速增长。
在车联网的发力下,自动驾驶技术也得到蓬勃发展,尝试更多商业化应用。中国企业依托产品成熟度和广泛的场景适配能力,已在多省市推出无人驾驶清洁车辆,在恶劣的环境中为城市提供路面保障支持。

AI改变中国电子产品市场发展
AI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彻底改变电子产品的功能和用户体验,使电子产品从设备配件变为智能伙伴。通过智能化、自动化、多设备协同、生态系统构建,以及创新的人机交互方式,AI帮助为日常生活提供更加舒适便捷的解决方案,帮助为工业和医疗提供更加高效、安全的系统支持。

#1 深度学习算法:提升用户体验
基于深度学习算法对用户行为数据和偏好的分析,AI系统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契合个人偏好的内容和服务,如个性化的音乐播放列表、定制化的新闻资讯以及满足个人消费喜好的购物建议,这些功能有效地提升了用户喜好度,也帮助产品增强用户使用粘性。
同时,AI的深度学习能力,可以用于不断优化其自身产品性能。例如智能家居系统内置的传感器网络,可以根据周围环境变化实时调整温度、湿度、照明等参数,营造出适宜用户个人喜好的环境。
#2 多设备协同与生态系统构建:打造无缝连接的智能生活场景
AI技术推动了多设备协同能力与生态系统构建,打造完整的智能生活空间。在智能设备和谐配合的环境下,各类智能设备间会形成紧密的互联互通机制,为用户提供完善、自闭环的服务链路。例如家庭中的智能音箱、摄像头、门锁和照明系统,在相互协作的情境下,可以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安全保障。用户还可以通过一个中心控制点轻松管理所有设备,实现自动化场景设置:在离家模式下自动关闭灯光、锁定门窗;在回家模式下自动调节温度,播放喜欢的音乐。因此,各大科技公司均在积极构建自己的AI生态系统,不仅支持自家产品,还通过开放接口吸引第三方开发者加入,共同丰富、完善整个生态平台。这种跨平台兼容的开放合作模式,促进了不同品牌设备间的无缝集成,用户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电子产品进行组合,无需受限于单一供应商。中国内地已有智能家居平台,通过NAS部署Homebridge(即将Homebridge软件安装在专用数据存储服务器NAS设备上,以实现非HomeKit设备与该平台的连接和控制),实现跨品牌的智能家居设备连接,完成家庭更全面控制,增强用户选择的灵活性,推动整个智能家居市场的快速发展和创新。

#3 创新的人机交互方式:提升效率与安全性
AI技术的急速崛起正催生一系列创新的人机交互方式,提升了各类电子产品的操作便捷性和直观性。借助自然语言处理(NLP)和语音识别技术,智能音箱、智能手机等设备实现了更加自然流畅的人机对话。用户仅需发出简单指令,即可完成诸如查询信息、设定提醒或控制家电等复杂操作。
手势控制、眼动追踪等新型交互手段也在广泛应用于智能家居设备以及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系统中。这些技术让用户可以通过简单的手势动作或仅仅是目光移动来控制设备,实现了更加人性化的互动体验。
光电容积脉搏波描记法则是智能穿戴设备中被普遍应用的技术。智能穿戴设备通过反射光波收集人体心率数据,从而持续监测佩戴者健康状况,并提供建议或发出预警,帮助用户更好地管理自身健康。
在工业生产线上,人工智能系统还能通过人机协作,与技术人员共同打造真实感强又相对安全的复杂生产环境,以提升生产质量、效率,减少过程中的风险。例如,通过VR技术,帮助人类在虚拟环境中进行飞行实验和训练,避免真实高空,甚至太空环境带来的危害。再如煤矿井下巡检机器人,降低工人巡检风险、提升巡检操作的精确无误。这些创新的人机交互方式在特定的专业领域内增强了工作的效率和安全性,带来了突破性变化。
结语
AI 技术正在全方位重塑电子产品市场,从技术创新引领到产品升级满足,为消费者带来了全新的智能化体验,也提升了中国电子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智能穿戴、家居系统等AI领域正飞速发展,通过智能化、自动化、多设备协同、生态系统构建及创新人机交互方式,显著提高生活便捷性与个性化程度,增强医疗健康、教育娱乐等领域效率与安全性。中国AI电子产品市场在政府支持与5G基础设施完善下持续扩张,将成为推动各行业创新、社会经济转型的重要引擎。